代餐(又名替餐、代餐食品),顧名思義就是取代部分或全部正餐的食物,常見的代餐形式有代餐粉、代餐棒、代餐奶昔以及代餐粥等。代餐除了能夠快速、便捷的為人體提供大量的各種營養(yǎng)物質外,具有高纖維、低熱量、易飽腹等特點。如利用魔芋為原料生產的鮮花派、五谷雜糧輾磨的雜糧粉。
代餐行業(yè)市場潛力 代餐行業(yè)市場規(guī)模分析
在電商平臺上,代餐食品種類繁多、價格多樣,從幾元到幾百元不等,部分食品銷售火熱,但也有消費者質疑食品安全問題和宣傳真實性。為迎合消費者減肥需求,很多飲料喜歡以“0糖0脂0卡”“低糖低脂低熱量”為廣告語,代餐食品同樣如此。
實際上,營養(yǎng)不均衡、營養(yǎng)成分標注不明、配方不科學、夸大宣傳等問題,在代餐市場廣泛存在。對此,營養(yǎng)健康專家提醒,目前市面上不少代餐食品并不真正具有減肥功效,它們只是起到幫助消費者節(jié)食的作用。
代餐食品在中國尚處于新興行業(yè),但在市場在已呈現出較強的消費勢態(tài)。代餐食品在一定程度上滿足了現代人對方便、低熱量食品的需求,但消費者還需要加強對代餐食品認知度的提升;品牌則應當精準把握消費者的需求,在功能和安全性上做出保障,以提升用戶黏性,在行業(yè)競爭中占據一席之地。
代餐市場的火爆離不開“顏值經濟”的推動,其中新生代消費者的貢獻不菲。而隨著一眾食品行業(yè)龍頭、零食大咖、網紅新秀企業(yè)競相入局,代餐市場的競爭已進入更加激烈的“下半場”,尋求差異化或是大勢所趨。
據中研產業(yè)研究院公布《2022-2027年中國代餐行業(yè)市場供需形勢分析及投資盈利預測報告》顯示:
近年來,隨著生活水平不斷提高,人們對健康的飲食生活和身材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,具有低熱量、易飽腹、高纖維等特征的代餐食品受到了廣大消費者的歡迎。
目前,代餐食品主要包括奶昔、雞胸、全麥面包、麥片、能量棒、控卡正餐等品類。隨著代餐食品種類的不斷豐富,市場的消費力得到充分釋放,但國內代餐市場規(guī)模與其他發(fā)達國家相比依然有一定差距,因而具有巨大的發(fā)展?jié)撃堋?/span>
市場快速增長,吸引大量資本涌入。統計數據顯示,即使是在去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,資本投向代餐行業(yè)的熱度仍然不減,共發(fā)生19起融資事件,融資金額近10億元。在資本促動下,新興代餐企業(yè)、品牌扎堆出現,2019年我國代餐品牌為2837個,到2020年則增加到3540個。
代餐食品行業(yè)將迎來新發(fā)展春天。據不完全統計,從2020年以來,輕食代餐市場投融資事件超過20起,融資總額超過10億元,其中包括王飽飽、ffit8、鯊魚菲特等代餐食品品牌。
數據顯示,2017年至2020年,我國代餐市場規(guī)模呈持續(xù)增長態(tài)勢,年復合增長率接近70%。去年我國代餐市場規(guī)模超過470億元,預計2021年中國代餐市場規(guī)模將達924.3億元,預計2022年將達1321.8億元。
數據顯示,46.9%消費者主要通過線上渠道購買代餐食品,而商超、專賣店、代購也是消費者主要購買渠道之一。由于消費者多為互聯網時代成長起來的新一代年輕群體,因此商家可以借助小紅書、抖音、快手、知乎、B站等內容平臺進行全方位的內容宣發(fā),培養(yǎng)消費者的品牌心智。